同筑科技

行业动态 | 降低建筑行业增值税税率,聚焦“两会”建筑行业相关的政策及提案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聚焦“两会”

——建筑行业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已经闭幕,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两会期间提出的和建筑行业相关的政策及提案。


降低建筑行业增值税税率


适当降低税率水平。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


出台上述改革措施后,现行17%、11%、6%三档税率调整为16%、10%、6%。


加强数字城市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王翠坤带来了关于加强数字城市顶层设计、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提案。


具体建议如下:


  • 推进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建议由部委牵头进行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规范各地数字城市建设的标准、项目审批、运营数据的联通和共享


  • 将建筑、市政、管网等实体对象和空间,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对建筑可借BIM技术实现,对建筑能耗、健康生活、绿色物业等进行专业高效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做“智慧城+智慧市”联合示范项目,推进相应的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落地实施等。


  •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推进实施


集合了城市所有实体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管网信息的模型,关系到数据和信息安全,应在政府主导、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放、共享,有效利用。


以人工智能助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田春艳表示要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当下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还比较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管理效率提高并不明显,尚未解决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突破难点,给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


  • 三维扫描技术


结构三维扫描技术可将数据实施上传到数据平台,并判断哪些数据不符合规范要求,以便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 信息化监测技术


信息化监测技术利用现代测绘及地理信息理论,结合施工管理程序,采集大量的监测数据,分析软件预测施工过程中结构产生的各种变形,随时掌握工程施工动态情况,并预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判断影响程度并分析原因


  • 5G的应用


随着5G的应用,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大大扩大应用范围,结合无人机的应用,可以实现全过程、全覆盖、无人化、可视化监理。


  • 智能机器人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开发工程质量检测智能机器人,使之能够对工程施工重要关键环节进行智能化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执行合理工程建设工期


目前普遍存在的工程建设工期不足的现象,致使许多工程品质不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联名全国政协委员王翠坤、王美华带来了关于加强执行合理工程建设工期的建议


建设项目片面追求速度,不合理压缩工期可能造成勘察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建筑品质不高;容易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损害从业人员身心健康,扼杀工作激情和创造力等问题。


为保障合理工程建设周期,冯远提出以下建议:


  • 加强法律保障


提高不合理压缩工期行为的违规成本。建议加大对不合理压缩工期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 强化监管力度


在建设程序中加大对工期合法性的审查。


  • 倡导科学合理的建设发展理念


使保障合理工期成为行业共同目标。


加速建筑企业“品质建造”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王传霖表示目前建筑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最低价中标”影响正当竞争、降低了产品质量;其次是建筑工业化进程缓慢,仍需攻坚克难;最后是劳务工人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存在瓶颈。


为此,王传霖建议:


  • 制订“中国建造”的中长期系列行动计划


研究制订“中国建造”的中长期系列行动计划,包括标准化、流程再造、人才培训等,融入全球建筑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逐步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


  • 多部门协同


在政府采购中建立“最优品质中标”制度,引领建筑市场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变,让市场这支“无形的手”发挥应有的作用。


  • 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块分割”的竞争格局


以工程总承包模式为抓手,配套相关政策,对建筑行业优质设计、施工、金融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对工程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建造、运营管理的整体发包,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块分割”的竞争格局。


  • 助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在政府采购项目中,重点选择一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以交通基础设施和房建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智慧城市为重点,加大力度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建造


同时,搭建“校企合作、工企对接、政企互动”的三方合作模式,加大劳务输出地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如建立建筑产业工人人才库,助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提升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水平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发展为经济增长等作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利用水平较低,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均在9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李宝忠说。


建筑垃圾如处理不当,不仅耗用大量建设经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提升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水平已是迫在眉睫。


为此,他提出了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


  • 健全回收利用配套制度


如建立建筑垃圾信息平台制度、建筑垃圾管理票制度等。


  • 强化正向激励


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生产、使用企业,提供资金补贴、贷款优惠、政府采购方面的支持。


  • 加强技术研究


开展建筑垃圾收集、分类、处理等相关技术创新研究,并逐步建立我国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领域的相关标准体系。


深化劳务用工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劳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管理水平低,很难做到务工稳定,由此带来合同违约、进度滞后、项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也给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带来难度。”全国人大代表程并强表示,我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亟待深化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加强统一领导


成立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接与安排。


  • 推进用工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劳务公司用工标准、劳动保障、上岗培训、资格评定等规定和办法,建立全新用工体系,建设一支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的新时期建筑产业队伍。


  • 加强对劳务专业企业的引导、监督和考核


政府应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劳务专业企业的引导、监督和考核。


  • 鼓励支持建立劳务基地


鼓励支持大型建筑企业与建筑劳务输出地方合作建立劳务基地支持大型建筑企业择优吸纳讲诚信、专业性强的技能技术型工人直接进入一线工作。



注:我们不生产本文内容,我们只是"中国建设新闻网"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