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筑科技

上海市轨道交通13号线应用案例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案例概况

同筑以其专业化的BIM咨询服务,赢得了“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工程”BIM服务项目,签署了轨道交通行业专业BIM咨询服务首份合同,打造中国第一条全数字化地铁线路的基础信息平台。


通过不懈的努力、大量的实践,TOS-PIP轨道交通定制版工程管理信息门户(现升级为“同筑云BIM”)在13号线上线使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该项目也被列为“上海市BIM应用示范项目”。


项目介绍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工程由嘉定区江桥镇的金运路站至浦东新区张江镇的张江路站,正线全长38公里,共有31个车站,全线工程总投资为198.68亿元人民币。

西端设北瞿路车辆段,东端设川杨河停车场,全线正线及车站均采用地下线及地下车站,分三期建设。


项目回顾


作为中国第一条全信息化建造地铁,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在2011年时便开始在一期工程中尝试应用BIM技术。其最初目的在于辅助解决车站设备安装过程中的“错、漏、碰、缺”问题,此技术得到有效验证后,建设团队开始逐步尝试在3D模型的基础上附加更多有效的管理逻辑和工作流程,以更好的服务于庞大的项目群管理。


2012年3月,13号线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计划于2012年12月底通车,而土建工程5月底才能完工,意味着机电安装、装修、调试需要在6个月内完成(按照一般情况,需要8---12个月工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申通地铁集团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调研和研究,提出在13号线率先尝试采用BIM技术辅助工程管理的方案。


同筑和申通地铁集团通力合作,通过BIM技术仿真建造,高效组织了建设管理工作、减少返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先后完成了设计协调、招标算量配合、施工方案模拟等工作,通过事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了现场几百处返工,使机电安装和装修工程一气呵成,13号线一期东段于2012年12月30日顺利通车。



项目实施情况


1

标准化建模

根据最新版本的施工设计图纸和资料,建立车站全专业(建筑、结构、机电、围护、场布、装修)三维BIM基础模型。

结构模型

1

机电模型

2


2

勘察物探、道路翻交

将工程的勘察物探、道路翻交成果反映到模型中,直观地看清楚工程与地下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冲突。


3

设计协调

通过系统综合、管线碰撞检查、管线综合、装修深化等应用,使各专业设计模型在施工之前能进行整合优化,避免碰撞,减少返工。


4

背靠背算量

同筑出具BIM工程量清单,与申通所出清单进行背靠背算量,从而找出工程量不合理之处,节约成本。


5

三维交底

通过三维解析、虚拟建造、漫游展示等应用,全面检查设计方案,优化方案。


6

信息集成

平台的BIM模型集成了形象进度、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事件、监控视频、监控数据等重要信息,形成全息化工地。


7

现场管理

结合现场管理实际流程,基于手机端进行面向对象的构件级现场管理,包括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现场管理。


8

可视化资产移交

将资产项与BIM模型相关联,并录入资产项所有运营维护相关信息,如验收文档、图纸、设备模型等,与现场实物比对。


为设备打造资产编码这个永久身份证,再为每个设备和终端制作二维码,现场通过手机扫码查看详情及模型。



项目效益


 同筑BIM咨询服务帮助工程减少几百处返工,再加之同筑云BIM平台的应用,为申通13号线节约上千万的投资。


 同筑云BIM的资产可视化移交功能,意味着BIM建设与运营被打通,开创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可视化资产移交管理之先河。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的顺利实施,为其他地铁项目的BIM应用提供了经验。继13号线后,同筑又为南宁地铁、南昌地铁、长沙地铁、兰州地铁、徐州地铁提供了BIM咨询和BIM软件平台服务。


1

END

1





文章分类: 公司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