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南延线应用案例![]()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案例概况 ![]() 同筑旨在为光谷大道南延项目打造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平台,实现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到资产移交的BIM技术应用,并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平台以BIM为项目信息载体,与施工管理相融合,结合轻量化、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将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人料机和监测等信息实时掌握在工程人员手中,使得项目建设可控制、可预知、可溯源。 ![]() 项目介绍 ![]() 光谷大道南延工程,采用主线高架加地面辅道的建设方式,建设地点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北端起点为金融港四路,对接光谷大道北段工程。 本工程范围内有正在施工的2号线以及规划的9号线和17号线,城市立交桥线对桥梁桩基布置、跨径设置,地面辅道断面布置都有较大影响。现状光谷大道路下埋设有高压燃气管道及D720mm中压燃气管道不可改迁,同时还有给水、排水、通信、电力等多种市政管线。 本工程建设阶段的周期较长,参建单位众多,涉及的专业多,各专业间需要相互协调的工作内容繁杂,项目管理各专业、各单位协调沟通难度大,不可预见的困难和技术、质量问题多,这些问题无法提前发现,只有在施工阶段才会逐渐暴露出来。种种问题都加大了工程难度。 ![]() 项目参与单位 建设单位:武汉市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武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武汉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中铁十一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容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磐石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BIM总体咨询单位:上海同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实施成果 BIM咨询成果 建立规章制度 BIM总体制定《武汉光谷南延项目BIM技术应用管理办法》等。 ![]() 管理办法 ![]() 规章制度 建立各专业BIM模型 设计院对桥梁主体、桥梁钢筋、市政管线、高压电线、轨道交通、周边环境等专业进行建模。 桥梁模型 ![]() 桥梁主体 ![]() Inventor-桥墩钢筋 ![]() 下部结构构造 场布及周边环境模型 ![]() 周边环境模型 ![]() 施工场地布置模型 ![]() 项目部驻地模型 方案模型 ![]() 管线搬迁方案模型 ![]() 交通疏解打围模型 ![]() 钢箱梁吊装方案模型 2 BIM应用成果 无人机航拍 定期进行无人机航拍。通过无人机拍摄现场照片,进行征地拆迁模拟,建立现场实景模型。 根据模型内的尺寸信息,可以为后期征地拆迁和现场记录提供数据参考。 ![]() 征地拆迁模拟 ![]() 摄影测距 碰撞检查 建立管线模型,对其进行碰撞检查,并制作相关迁改方案。 通过碰撞检查,发现管沟与主体桥梁硬碰撞10处,混凝土管与主体桥梁硬碰撞14处,污水管与主体桥梁硬碰撞7处。 ![]() 砼管与主体桥梁硬碰撞 ![]() 管沟与主体桥梁硬碰撞 ![]() 污水管与主体桥梁硬碰撞 管线迁改应用 建立现场实际管线模型,确定管线迁改方案,报与设计院审批后确定最终变更方案,为管线迁改和设计变更提供依据。 ![]() 调整前 ![]() 调整后 交通疏解模拟 将周边环境模型、场布模型以及管线搬迁方案模型整合,通过测量道路宽度、围挡用地范围、管线搬迁走向等措施,制定合理可行的交通疏解方案。 ![]() 交通疏解模拟 ![]() 交通疏解模拟 重难点施工方案比选 针对重难点现浇梁混凝土浇筑高支模施工方案,运用BIM技术对方案进行模拟,并制定方案。 ![]() 高支模方案 ![]() 最终施工方案 BIM技术融入项目各项会议 通过使用BIM技术,将各类会议内容以模型、视频、截图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从而提高会议效率与决策的准确性。 ![]() 监理例会 ![]() 方案研讨会 ![]() 项目生产会议 建立周边实景模型及动画 在Infraworks中,将BIM模型与地理信息结合,在GIS平台模拟大临设施与周边环境位置关系,为项目前期规划方案提供高效率数据支持。 ![]() 一工区场布方案 ![]() 二工区场布方案 二维码应用 将设计图纸,工序施工动画模拟、施工记录融入到全景视图中,以二维码为信息端口,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在现场进行张贴,便于施工人员随时查看图纸,而且可以将实体与模型进行对比,避免施工问题。 ![]() 全景视图 ![]() 现场张贴二维码 3 BIM平台应用成果 BIM动态模型 平台支持包括钢筋专业在内的所有专业模型的上传,支持生成二维码及构件属性信息。在BIM模型上可以查看形象进度,可以通过事件气泡进行事件定位。 平台支持文档、现场照片与模型构件关联,点击构件即可查看相关资料。 ![]() 事件定位 ![]() 相关文档查询 进度管理 现场施工人员利用平台的进度制作、追踪以及资源分配等功能,将进度状态与人料机相结合,对项目的进度及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把控。 ![]() 进度统计 ![]() 资源统计 据统计,一、二标段平台上目前共计有1873个桥梁构件,所有构件均已绑定施工计划。两个标段已完成构件占46%,未完成构件占比54%。 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 通过平台便捷地发起事件,帮助各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在平台上形成事件库,便于日后追溯。 ![]() 事件查询 ![]() 事件统计 平台迄今为止一共上传事件共计475起,其中质量事件273起,安全事件88起,文明施工事件114起。 物料管理 从以往的现场见证检验,提升至平台阶段追踪,不仅有效的保留见证检查流程,还有效的保留了原始资料和图片;一批原材在经过平台的追踪后,更有效的保证了各个环节的衔接,也为后期对原材的追溯起到便捷的作用。 平台目前含有物料追踪事件68起,混凝土追踪3起,钢绞线追踪1起,钢箱梁追踪2起,二维码制作1起,钢筋追踪61起。 ![]() BS端追踪详情 ![]() 手机端追踪详情 日志及工作汇报 现场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基于BIM的施工日志、日报、周报等的编辑。平台对这些内容进行集中管理,便于查询追溯。 ![]() 日报详情 平台目前上传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总计1000余起。 文档管理 各方将日常资料上传至平台并进行查看。平台将工程资料、模型、图纸、验收及检验资料,以及施工过程中重要文档进行归类整理,为分部分项验收、资产交付及运维做准备。 ![]() 关联文档查看 ![]() 文档关联模型 文档管理中目前上传资料有A0 版图纸4282 张,A1 版图纸2973 张(桥梁工程),航拍视频21 次,钢筋模型418 个,设计变更单3 张,施工文件152 件。 其中7000余张图纸全部绑定在对应的模型构件上,418个下部钢筋模型以及钢筋清单全部和对应构件绑定。 ![]() 项目成就 项目以积分第一的成绩成功获批武汉市BIM技术应用A类试点项目。 基于BIM打造的示范工地,获批2018江城十大智慧工地。累计接待同行单位观摩20余次、1200余人,得到广泛认可。 项目成功获得武汉建筑业协会BIM视频大赛铜奖。 ![]() 项目效益 在三维建模过程中整理出图纸的设计问题,提交给专业设计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方案,节约工期及成本的作用。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方案不符时,施工人员通过建立实际BIM模型,为设计变更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型可以精准得到部分材料的理论净值,大大减少材料浪费。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会以BIM模型和施工方案模拟视频的形式来讲解,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平台已经成为了项目参建各方的沟通媒介与工作平台,日常的现场工作已经在平台上展开。截止到目前平台上绑定进度计划1872条,上传各类事件400余起,物料追踪68起,上传日志1000余起,上传和绑定图纸等文件7000余张。 迄今为止,质量事件总计273起,已完成268起;安全事件总计88起,已完成84起;文明施工事件总计114起,已完成111起;事件完成率均在95%以上,由此可见平台有效提升了现场事件处理效率。 注:文中部分素材选自南延项目BIM工作总结材料。 1 END 1
文章分类:
公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