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筑科技

行业动态 | 第二届国际智能地下空间与基础设施大会(SUS)圆满闭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8年12月9日下午6点,为期2天的第二届国际智能地下空间与基础设施大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mart Undergroud Space and Infrastructures,简称SUS)在同济大学土木大楼A101圆满闭幕。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大会在最后一天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精彩的主旨报告。

主持人阵容

柳献教授

张子新教授

张丰收教授

上午场

上午会议议程的上半场由同济大学教授柳献主持,主讲嘉宾按照演讲顺序分别是原法国里尔大学副校长兼任同济大学教授Isam SHAHROUR、中建股份基础设施事业部总工肖龙鸽以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谢雄耀,分别作了“智能技术在城市系统自恢复中的作用”、“十字岩体法原理与应用”、“盾构施工过程安全大数据预测模型与预警方法”的主旨报告。

Prof. Isam SHAHROUR

《智能技术在城市系统自恢复中的作用》

Prof. Isam SHAHROUR报告观点:通过对建筑环境、非建筑环境、城市服务的大规模检测,提供城市系统的大数据,再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城市系统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提高城市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肖龙鸽

《十字岩体法原理与应用》

肖龙鸽总工报告观点:“十字岩体开挖法”不仅充分利用了围岩自承能力,也利用了内演的自承能力,保证了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有效控制了变形,节约了建设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谢雄耀

《盾构施工过程安全大数据预测模型与预警方法》

谢雄耀院长报告观点:随着盾构隧道在城市核心区的大量兴建,对盾构掘进导致地表沉降的控制要求愈加严格,零沉降控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大数据预测模型能够为盾构智能化掘进提高数据支撑,要从被动控制转换到自动化、智能化的主动控制。


下半场由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张子新主持,主讲嘉宾按照演讲顺序分别是普渡大学教授Antonio BOBET、法国里尔大学教授Hussein MROUEH以及卡塔尔基金会项目总监Abdulla Hamad Al-Naemi,分别为我们带来了“隧道变形解析:浮力与非均质性”、“地热隔膜墙的热行为:热交换功率的评价”、“多哈教育城向智慧城市的转型”的主旨报告。

Prof. Antonio BOBET

《隧道变形解析:浮力与非均质性》

Prof. Antonio BOBET报告观点:浮力引入了垂直刚体运动并且随实际地面刚度减小,非均质性可能引起截面扭曲和轴向位移。


Prof. Hussein MROUEH

《地热隔膜墙的热行为:热交换功率的评价》

Prof. Hussein MROUEH报告观点:提出了两种方法评价热交换功率,认为地下水的流动加剧了热交换现象,施加的热负荷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效率。


Abdulla Hamad Al-Naemi

《多哈教育城向智慧城市的转型》

Abdulla报告观点:通过回顾并理解基础设施系统、为基础设施建立数字模型、监控系统设计、开发数据分析方法等形成智慧城市概念。


下午场

下午场会议于13:30开始,由同济大学张丰收教授主持,上半场的主讲嘉宾按演讲顺序分别是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裁黄永进、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豪、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道桥系系主任张晓平、同济大学讲师周彪、法国里尔大学副教授卞汉兵,分别作了“地下工程隐患综合探测技术创新与实践”、“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的设计创新”、“地下空间开发竖井优化”、“大型管幕箱涵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地下空间项目开发经验”的主旨报告。

黄永进

《地下工程隐患综合探测技术创新与实践》

黄永进总裁的报告观点:综合测试技术发展迅猛,但难题尚存,多技术融合与综合应用是测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平台”是综合测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志豪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的设计创新》

杨志豪院长报告观点:阐述了典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的建设条件和难点,并提出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创新设计,包括薄型、超宽、大直径衬砌结构的设计技术,外侧土压力的研究,地表沉降规律的研究,隧道内道路结构即时同步施工的设计,都市核心区隧道穿越敏感建构筑物控制技术,高水压条件下盾构法隧道防水、耐久性技术等,都在上海长江隧道、长江西路隧道、沿江通道越江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张晓平

《地下空间开发竖井优化》

张晓平主任报告内容:主要提出了1,2,3型竖井备选方案,讨论了相应的结构、下沉方式、水流控制、输泥方式和成本估算。


周彪

《大型管幕箱涵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

周彪讲师报告内容:阐述了管幕箱涵协同作用机理,对管幕作用下开挖面失稳及环境影响机理、小直径管幕精确顶进及微扰动控制技术、大断面箱涵施工机具创新及微扰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试验过程进行了描述。


卞汉兵

《地下空间项目开发经验》

卞汉兵教授报告内容:通过对巴黎、东京、墨西哥、蒙特利尔等几个典型城市讨论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下半场的主讲嘉宾按照演讲顺序分别是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李晓军、马拉西亚沙捞越大学讲师Farah ZAINI、上海同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仕友、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朱颖;分别做了“面向智能基础设施的上海地铁隧道案例研究”、“马来西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同筑云BIM在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综合地铁建设的地下综合体施工技术”的主旨报告。

李晓军

《面向智能基础设施的上海地铁隧道案例研究》

李晓军部长的报告内容:提出以实现基础设施全寿命期的智慧化管理、服务、决策和应急响应,从数据、知识和服务方面有机地融入智慧城市的智慧基础设施目标,提出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系统框架、开发了一个开源的基础设施服务系统(IS3)。


Dr. Farah ZAINI

《马来西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Dr. Farah ZAINI的报告观点:地下空间开发更多的是为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的利益,但未来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也不是不可能;为满足未来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要做好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规划。


尹仕友

《同筑云BIM在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尹仕友董事长报告内容:同筑云提供了一个平台、两个团队、三个阶段、四个成果的BIM在基础设施中应用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基于BIM的一体化建设管理,起到了数据集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快速响应、智能运维的作用。


朱颖

《综合地铁建设的地下综合体施工技术》

朱颖的报告观点:地下综合体的开发向越深、越近、越难的方向发展,现有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下一阶段,地下空间的新技术、环保绿色的新材料、高精端的新设备将带来地下空间开发的革命性发展。


最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谢雄耀做了本次大会的总结,谢院长表示,本次会议的成果体现在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设计、新材料、新装备和新的理念,同时我们从这次会议的各项报告中可以看到基础数据在应用中愈发受重视;另外考虑到项目的长期运营,我们也要重视资源节约,减少碳排放等问题。

谢院长也提出了几点问题,他表示,现在地下空间开发存在着浅层无序开发、中层缺乏保障、深层缺少蓝图的问题。我们要跟随政府“多规合一”的思路,从点、线、面立体全面的考虑问题,学习深圳地铁“群”概念的发展思路,以“群”的角度去综合考虑地下空间协同设计与开发问题、协同开发改扩建的问题、复杂条件下的“长大”隧道问题等,迎接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更多的新挑战。

转自专家宝





上海同筑

拥抱BIM | 同筑未来